薛万国—新一代HIS的架构发展
“IT架构,一方面影响系统功能实现,另一方面更影响系统的长远发展。因此,评判医院信息系统的IT架构好与不好,不能只观察当下的功能,更要看是否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在2022CHINC“医院信息化核心架构的发展趋势”分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原主任薛万国分析了当前HIS系统架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一代HIS系统应该具备的特点。
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原主任薛万国
现阶段HIS架构的五种不足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HIS系统兴起于199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HIS已由当时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蜕变为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
与早期相比,现阶段医院对HIS系统的需求发生了较大改变:HIS的业务流程由半手工半自动化演变为全过程数字化;早期HIS以事务处理为主,现在则希望实现更多的智能化操作;早期HIS以业务为中心,现在转为业务与数据并重;早期HIS是一体化封闭设计,现在HIS在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集成协同问题;早期HIS仅服务于单体医院,现在要扩展到多个院区。
“HIS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把过去的衣服穿在身上已经捉襟见肘。”薛万国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在渐进式发展演变中,HIS系统在功能切分、数据结构、内部信息流、技术架构等方面已显现出诸多不适应。具体而言,存在以下五种问题。
首先是系统碎片化。由于早期HIS功能不完善,医生工作站引入了大量第三方软件,如EMR、CDR、360视图、移动护士站、CDSS等,使得本应紧耦合的系统变成松耦合或外挂,既限制了系统功能发展,也影响了用户体验。主要体现在:界面融合差,医生使用时需要反复切换,影响使用体验;智能辅助应用难以做到实时响应;外挂系统只能间接访问电子病历数据,深度智能开发受限;每个系统都掌握着各自的数据,数据重复分散,不一致风险大。
其次,系统功能抽象不足。一些应用系统各自独立开发,由于开发者早期对业务的认识不足,对应用系统的抽象不足,导致相似功能模块的复用度不高。这种低水平重复“造轮子”的操作,既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也增加了开发工作量。例如,住院医生站和门诊医生站许多功能相近,却无法复用。
再次,缺乏完整的数据中心。早期HIS的数据架构以事务处理为中心,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整合。例如,在部分医院,患者的门诊医疗记录与住院医疗记录相互独立,甚至缺少主索引。另外,伴随着医院数据量的积累,为保持系统性能,历史数据需要卸出,由于缺乏数据长期管理机制,无法支撑以患者为中心的未来发展需求。
第四,系统不开放。许多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循相关标准,甚至没有开放的接口,是“哑巴系统”,“系统集成难”问题突出。另外,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业务协同约定,医院需要依照期望的流程逐个对系统进行定制。“集成平台的引入,给医院带来了过高期待,但实际上并未减少集成工作量。”
第五,系统可扩展性不足。现阶段,应用规模扩大、多院区建设等需求期待HIS系统能够横向扩展,但在传统架构下,横向扩展存在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负责事务处理的后端数据库服务器高度依赖数据库系统,传统关系数据库较难横向扩展。因此,数据库服务器往往会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
新一代HIS架构:一体化和开放性兼备、智能化和扩展性并重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新一代HIS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薛万国逐一提出了解决思路。
首先,打造一体化的HIS与电子病历系统。薛万国在参观2022CHINC展览时发现,很多传统的电子病历厂商推出了HIS产品,这也印证了二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HIS与电子病历系统合二为一后,应实现功能一体化,包括患者管理、医嘱处理、病历记录、护理文书等一体化,以及360视图应用、床旁移动工作站、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与医护工作站的一体化;同时实现数据一体化,二者共用一个数据库,形成全院医疗数据中心,以标准化接口收集外部数据,并对外提供服务。
其次,建设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薛万国认为,医院要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电子病历数据模型,从“以就诊活动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数据存储能够包容各种结构类型的医疗数据。另外,需要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历史数据管理机制,以解决医院长期的数据管理需求。
再次,采用开放的系统架构。“集成平台无法完全解决集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不够开放。如果医院信息系统均采用标准化接口,那么无论是否使用集成平台都能很好地实现集成。”薛万国表示,将新一代HIS设计成开放系统,需要开放三件事:一是医疗事件要开放,对外围系统提供HIS业务事件通知;二是数据要开放,可以通过接口向其他系统传递数据;三是服务要开放,能够为外围系统提供基础和共享业务服务。另外,新一代HIS应预置智能化功能入口,具体方式包括:制定规则描述语言,支持智能规则的开放式定义;制定智能服务接口标准,支持扩充智能模块的嵌入。
第四,引入数据中台。辅助诊断、医嘱审核、特征数据提取、风险预测等应用都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传统的业务数据库难以支撑日益广泛的智能化处理需求。这为数据中台的引入提供了应用场景。数据中台架构技术能够顺应智能化和数据深度处理的需求,将频繁访问的患者数据复制到数据中台服务器,减少对业务数据库的压力,如此一来,部署在数据中台上的AI功能就可以充分利用硬件的加速处理能力。“数据中台最大的功能在于提供智能化服务,如果抛开这一点,单独谈论数据中台,没有太大的价值。”
第五,在支持多院区场景方面,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在每个院区建设不同系统,再在各系统上搭建一座“桥”,将所有系统连接起来;二是在统一架构下虚拟出多个院区的HIS,各院区间既有隔离业务,也有集中业务,既有统一逻辑,也有个性逻辑。为实现第二种方法,新一代HIS需采用可横向扩展的技术架构,例如按需分配的云计算架构。
除此以外,新一代HIS还应支持跨平台部署:在终端层面,支持台式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类型终端;在中间层,支持Windows、Linux等不同操作系统;在数据库层面,适配Oracle、SQL Server、MySQL以及国产数据库。薛万国说:“未来,HIS架构体系的每一层,都会变成一个能够支持不同平台的软件。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但复杂度也将变得更高,对系统的技术架构提出了更多需求,需要对开发语言、开发框架、运行环境等进行审慎选择。我们已经看到一些HIS产品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薛万国总结说:“新一代HIS的架构体现出一体化和开放性兼备、智能化和扩展性并重的特点,同时也变得更为复杂。在选择HIS架构时,开发者既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也要注意针对实际问题的适用性和是否易于掌控与维护,避免脱离实际需求的盲目跟风。”
来源:HIT专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