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医院顶层设计——论道互联网医院有效运营之路系列专题研讨会给出答案
近日,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健康界联合主办、石药集团特别赞助的“论道互联网医院有效运营之路”系列专题研讨会:第一期“完善顶层设计”成功举办。
截止2021年6月底,全国已建互联网医院超1600家,而实现有效运营的互联网医院不到一成(数据来源于《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即超过九成互联网医院处于建而不用或运营效果不理想的状态。究其原因,有顶层设计问题,有医院对互联网医院发展定位及决心问题,有技术限制问题,也有患者固有诊疗习惯难改变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我们发起“论道互联网医院有效运营之路”系列专题研讨会,以期通过行业专家讨论和观点输出,包括典型医院实践经验和亮点分享,为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议题一:互联网医院是什么?能干什么?
国家卫健委健康保障部朱兆芳副主任:
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是实体医疗机构服务的延伸,需要首先明确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边界。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国卫医发[2018]25号文件要求,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是实体医疗服务的延伸。且互联网医院服务边界需要明确:首诊需要到线下,慢病复诊、电子处方、健康咨询、预约管理等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上实现。
线上医保报销的前提是医院要申报成功为线上医保支付定点医院。要实现线上医保报销,前期要有医院申报的准入和审核,这个过程比申报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更为困难,需要医院信息系统与医保系统的对接,数据的实时上传,需满足医保结算、支付、监管等全流程的要求。因此,很多医院要成为线上医保支付定点医院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上海市肺科医院艾开兴院长:
互联网医院发展是市场需求驱动的产物,同时又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中得到快速发展,但业务重点还停留在健康咨询、健康科普的“轻咨询”状态。在医院建设布局互联网医院时,各医院应该根据医院特点和疾病诊疗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互联网医院相关业务。就业务范畴,核心业务主要涉及疾病诊断和处方开具等,目前线上业务更多集中在健康咨询、健康科普上。比如,在新冠疫情防控状态下,医生线上解答患者有关发热疾病的处置和疫情防控的一些解答,日常慢性病和常见病复诊问题的解释,这些“轻咨询”服务并没有开具电子处方。
互联网医院业务范畴有一定限制,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更适合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目前,以下业务尚不能对互联网医院开放:第一:病人的首诊,无论什么类型的疾病都不能在互联网开展首诊服务;第二,传染病、危急重症,需要仪器辅助检查的疾病不能在互联网上开展;第三,涉及特殊疾病和药物,比如精神药物、麻醉、放射类药品,特殊管理药品,不能通过互联网开具;第四,其他政府明令禁止的项目不能开展。
目前,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展线上服务项目,更多是按照国家政策指导文件实施。互联网医院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诊前的智能导诊、智能分诊、预约管理,诊中的健康咨询、常见病慢性病复诊,诊后的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业务。
互联网+医疗健康切实提升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互联网医院切切实实为医生和患者沟通交流带来了便利,减轻了患者的负担,特别是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对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的实践意义重大。但互联网医院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线上执业医生的管理,医生准入标准,医生注册账号的使用,专业证书的真实性等。其次,病人的隐私保护。病人信息通过互联网上传,医生通过病人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诊断,如果医生开具电子处方,还会涉及配送企业,病人隐私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会不会丢失、会不会被泄漏,如何保障?如何监管?此外,还包括药品安全、医保线上报销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昕副院长: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患者刚需,但互联网+医疗健康仅是线下医疗的有效补充,无法取代线下医疗。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是老百姓求医问药的刚需,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下实体医院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患者的信息共享,一方面,这使得老百姓获得就诊信息更便捷、更精准。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能更好地实现医患沟通和患者管理。但同时也应看到,医疗是有温度的过程,需要医生和病人面对面,尤其相对复杂的疾病更是需要医生在场。因此,简单重复劳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实现,深入医疗还是需要线下解决。
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是整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有力补充。目前,公立医院建设运营的互联网医院,线上医疗服务项目普遍定价较低,医生互联网医疗效率普遍低于线下,这就造成医生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矛盾。而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也即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可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化定价,医生参与积极性更高。公立医院医生在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提供线上服务时,也可以达到宣传医院和学科门诊的效果,也能更好的促进医生主动学习和医疗创新,满足更多病人的医疗需求。因此,互联网医院建设应该有更多参与方进来,通过更丰富的渠道服务有需求的病人。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卢清君主任:
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形式的医院,本质是医疗。互联网医院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的第二名称或者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是新型医疗机构,首先需要明确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边界。互联网医院是看病的,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远程会诊、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去做,而通过互联网医院去实现卖药,就需要谨慎看待。
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功能定位和需求应该差异化。大医院在做互联网医院时,重点应该放在医教研防、学科建设、大病预防等领域。由企业主导的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其真实的依托关系是否符合互联网医院的定位和需求,也是值得业界思考和探讨的。只有明确功能定位、能力和业务边界,业务模式和运行模式才有可能落地。
线上医保报销还有待于各地医保平台的打通,这个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国家对线上医保报销的项目已有明确规定,互联网诊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复诊,这些病属于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内,医保线下可以报,线上是否能报要看各地医保平台是否打通,真正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
最后,卢清君主任提到: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运营模式未必统一,只要发挥效率即可。不同医院不同流程,达到为患者提供服务的目的即可。国家层面尚未对互联网医院发展给予过多限制,即担心急于做规范会限制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和发展。
议题二:平台怎么建?需要哪些配套?
国家卫健委健康保障部朱兆芳副主任:
推动区域互联网医院建设可能是互联网医院实现有效运营的方式之一。互联网医院如何建?目前,国家尚没有给出标准的建设依据,但从资源的统筹和有效调配角度考虑,推动区域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可能是更高效的方式。以福建福州为例,福州作为大数据中心试点城市,政府统一搭建了互联网医院平台,各医院在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后,可申请接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做的结果是运行效率高、成本低。现在,很多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面临的重要难题是信息互通共享无法实现。
上海市肺科医院艾开兴院长:
互联网医院建设要遵循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思路。首先,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发展应该遵循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思路。即线上信息系统和线下信息系统是一体化建设。其次,互联网医院建设需要提前明确以下问题是否解决:第一,信息平台是否已搭建完毕;第二,医生端线上问诊是否需要固定场所;第三,患者端如何上线,有哪些实际需求;第四,线上问诊是否可以方便调取医院检查检验结果。
第三方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过程中可以承担技术支持。在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第三方企业可以参与进来,为医生和患者畅通无障碍的沟通服务提供所有技术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昕副院长:
可以探索与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展开合作,但要找到双赢的合作模式还需继续努力。目前,公立医院不管是在医生积极性调动、有效运营管理上都显得经验不足,基于此,公立医院可以探索和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展开合作,学习其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中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也担心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做大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对医生和医院的管控和限制等。未来,还需积极探索合适的、双赢的合作方式。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卢清君主任:
互联网医院一定是基于需求驱动去建设和完善。互联网医院如何建设,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套路,但总体来说,互联网医院是为医疗服务的,其建设一定是基于需求驱动的逻辑和原则去推进。此外,互联网医院建设要关注数据质量和安全,包括通讯能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业务流程、资源需求等都需要考虑进去。
互联网医院应该扩大延展实体医院的服务范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实现区域内信息数据的集成和互联互通。目前,涉及患者诊疗信息的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可穿戴设备自查、主观信息记录等这些来自于不同医院、不同时间的就诊记录能否汇集、能否实现标准化仍然是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区域内信息数据互通和共享,进而关系到互联网医疗能否打破医院围墙,服务更广范围的患者。
线上医保报销会建立合理的调整机制。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属于新生事物,新生事物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医疗,更不能出现问题。针对线上医保支付定价不高的问题,随着各区医保系统的打通和数据的积累,相应的会建立合理的调整机制。
此外,商保也在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但在当前互联网医院运营不规范,没有实现规模效益的前提下,商保没有数据参考和模型借鉴,目前还没有太大积极性。商保的落地还有赖于商业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探讨摸索结合点。
互联网医院在前期确实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医院、医生、产业界等相关方更需要冷静思考,如何规避行业风险,利用各方优势,致力于有效运营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